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特产中心 >> 农林牧渔 >> 蔬菜菌类

特产:涪陵榨菜

  • 涪陵榨菜

  • 特产产地: 重庆 涪陵
  • 特产类别: 农林牧渔 蔬菜菌类
  • 特产特点: 涪陵榨菜原材料的来源与涪陵满山遍野到处可见到一种奇特的绿色或紫红色叶的蔬菜植物,当地人称之为“包包菜”、“疙瘩菜”或“青菜头”。因为它茎部有膨大凸起的乳状组织,显得奇形怪状。
涪陵榨菜介绍

  榨菜企业技改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涪陵各榨菜生产企业以争取使用“涪陵榨菜”证明商标为契机,不断增大技改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企业厂容厂貌、设备设施等基本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榨菜产品质量、市场拓展取得明显成效。该区榨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质监、卫监抽检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8%以上,全国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榨菜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了“市场引企业、企业带基地、基本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企业与基地、农户以合同契约联结的互利合作关系,全区70%的青菜头、盐菜块原料通过划片定点和合同(协议)销售。涪陵榨菜是涪陵区农业农村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涪陵榨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近10年来,涪陵榨菜产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已实现“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取得了“一个建成”、“三个快速增长”和“五个明显成效”。目前,涪陵区有榨菜重点龙头企业14户,其中“榨菜集团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辣妹子集团公司”、“德丰食品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榨菜附产物开发取得明显成效。该区利用榨菜腌制盐水生产榨菜酱油达2万吨左右,腌制盐水利用率达30%以上,创收近5000万元。榨菜集团、辣妹子集团利用菜尖开发生产橄榄菜、酸菜发展良好,实现了环保与效益双赢。
  
  相传,青菜头种植始于涪陵清溪场,流传日久,涪陵长江沿岸种植青菜头比比皆是。因其叶和茎均可利用,又便于加工贮藏,深受农家喜受,长江沿岸农家无不种之。清朝末年,青菜头被人们加工利用形成商品后,陆续发展到丰都、重庆江北、巴县、江津、忠县、万县等地,一九三五年引浙入江,至七十年代末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种植。
  
  早年间,涪陵长江沿岸种植有“菱角菜”、“笔架菜”、“猪脑壳菜”、“独立菜”、“无乳简庄菜”、“棒菜”等品种,当时以瘤茎的角长最好,短而次之,无瘤棒菜最差。在涪陵民间栽培习惯于先播种,后移栽,一般不直播。多种植于通河(长江)风的油沙地带。
  
  为有效解决涪陵榨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早在1997年,地方政府就提出要运用地理标志制度规范管理“涪陵榨菜”产业的设想。因涪陵是中国榨菜的发源地、原产地和最大最集中的生产地,“涪陵榨菜”于2001年、2005年先后通过证明商标、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审定。涪陵榨菜原产地域范围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涪陵榨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涪府发[2003]99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重庆市涪陵区现辖行政区域。在涪陵榨菜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涪陵榨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涪陵榨菜“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涪陵榨菜原材料的来源与涪陵满山遍野到处可见到一种奇特的绿色或紫红色叶的蔬菜植物,当地人称之为“包包菜”、“疙瘩菜”或“青菜头”。因为它茎部有膨大凸起的乳状组织,显得奇形怪状。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农业科学工作者的科研分析,在系统地对芥菜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正式确定“青菜头”的植物学名称为“茎瘤芥”。它最初由野生芥菜经漫长的历史时期进化而来。目前,尚无任何科学依据证实这种植物始于何时何地,是否为涪陵所独有,这给涪陵大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涪陵榨菜历经百年沧桑,是涪陵区乃至重庆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传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